媒体专栏

多学科联合个案研讨--督导解答幼儿发展5大核心难题

2025-09-26


星空智程每周一期的个案研讨持续更新中,本期我们要研讨的个案为两岁半男孩岩岩(化名),已在星空智程干预一年,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情况。


01
学生情况简介

姓名:岩岩(化名),性别:男,年龄两岁半,2024年9月开始到星空智程干预。

近期评估结情况


根据近期的评估结果及孩子的课堂表现,目前孩子各方面能力如下:

1、里程碑评估

具备基础提要求、命名、听者反应能力,可参与简单集体活动,但社交与语言结构需强化。

2、障碍评估

人物/环境泛化不足、社交互动薄弱、指令执行稳定性不足,存在轻微情绪行为,比如物品被拿时哭闹。

3、转衔评估

如厕、进餐等自理能力基础达标,但集体常规、同伴游戏参与度、新技能泛化能力需提升。


在校课程安排


根据岩岩的评估结果与能力情况,在校课程安排以 “个训补短板、集体练应用” 为原则。个训课主要是一对一训练“泛化、社交、指令” 三个核心问题,通过结构化训练突破能力瓶颈;集体课模拟幼儿园集体场景,将个训所学技能迁移到小组互动中,强化 “指令执行” 与 “同伴关注” 的应用。


02
下一步干预策略

1、个训课

(1)提升人物与环境泛化能力

采用阶梯式拓展训练,从熟悉人物和固定场景开始,逐步延伸到陌生人物和多样化环境,加强认知迁移和泛化应用能力。


(2)发展同伴互动技能

分阶段培养游戏能力,先通过平行游戏建立基础互动,再引入合作游戏渗透社交规则,逐步提升同伴交往质量。


(3)加强指令理解与执行能力

运用分层训练结合视觉支持,从简单指令逐步过渡到复杂指令,通过干扰情境下的练习提升执行稳定性。


2、集体课

(1)强化教师关注后的指令执行与应答能力

通过即时指令配合辅助提示,建立稳定的"关注-响应"模式,逐步从简单动作指令过渡到问答互动,巩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。


(2)提升集体指令的理解与执行能力

借助视觉提示和分层练习,帮助学生从个体指令适应到集体指令,理解复杂指令的分工与协作要求,提高集体环境中的任务完成度。


(3)培养同伴关注与集体融入意识

通过趣味展示和小组任务引导观察同伴行为,鼓励模仿与简单互动,逐步提升对同伴的主动关注及集体活动的参与意愿。


3、整体再训目标


岩岩整体的再训将围绕提要求、社交、语言三个方面展开,在提要求方面,能用句子表达不想做的事并扩充句子长度;社交上,能与同伴开展平行游戏且做到轮流等待;语言领域,达成动名词泛化,以及对场所、职业等的命名。


03
督导答疑



1、如何教孩子区分你我他?

儿童人称代词的发展在2-3岁,3岁以后稳定,岩岩现在2岁多,还处于自我意识与语言发展的初期阶段,目前年龄、发展水平暂未达到,词汇量也有限,强行去教 “你我他”,不仅容易让孩子混淆,还会打击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,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。所以,不必急于在这个阶段着重教孩子区分 “你我他”,可等孩子发展到更合适的阶段再进行引导。


2、如何教孩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想法?

要依据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。如果是想让孩子练习 “我要” 这类表达,可人为创设相应环境,比如提前和孩子沟通好,进行模拟场景练习;要是涉及他人物品被拿走的情况,像 “爸爸拿走了” 这样的表达,可在有物品被拿的现场,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述。在语言表达的练习上,要注重结合实际场景,让孩子有直观的感受,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表达。


3、孩子对指令回应慢,怎么提升?

当叫孩子名字时,孩子回应慢,甚至需要多次重复呼唤,这可能和孩子的注意力、所处环境等有关。一方面,要保证呼唤孩子时环境的简洁性,减少干扰因素,比如在幼儿园可利用小型、更具吸引力的环境来吸引孩子注意力;另一方面,多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物品,借助孩子的兴趣点来增强回应的积极性。同时,要重视指令后的反馈,并且用孩子喜欢的、能起到强化作用的物品或活动,将孩子的喜好和老师的认可、妈妈的鼓励以及和小朋友互动等联系起来,提升孩子和他人互动、回应的动机。


4、如何提升社交?

提升孩子的社交发展,需要营造一个结构化的环境。在这个环境中,帮助孩子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里,从对物品的关注逐渐过渡到对人的关注,以此来提升孩子的社交意识与能力。


5、情绪问题怎么干预?

孩子在表达、等待等方面存在困难,还缺乏一定的受挫能力,在被拒绝等情境下容易出现情绪问题,同时物权概念也不清晰。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,可采用拍摄视频的方式,运用行为 ABC(前因 - 行为 - 后果)分析法,对问题行为进行细致分析,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,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练习,帮助孩子改善情绪管理与物权认知等方面的问题。